欢迎访问农牧平台
资讯

本土猪预混料及地源性原料开发与利用签约仪式在亚热带生态所召开

2024-10-14 00:00    来源:新牧网  点击量:73  评论(0人参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生产出高水分地源饲料原料至少5亿吨,甚至说有30亿吨;姑且按5亿吨计算,约可折算成1亿多吨干饲料原料。综合国内外研究报告,保鲜好的此类原料,最高可以在畜禽日粮中添加30%;但目前,相当大比例无序变质利用,一些被作为“垃圾”丢弃。

本次签约的双方,发动此次合作的目的就是要使得该类原料的原料在本土猪产业得到有效利用,这是一项利于环保、利于饲料养殖行业降本增效、利于国家饲料安全的举措。

据了解,双方的互动始于2018年。在印遇龙院士鼓励下,博善生物在广西桂林开始了采用博善专利桶对甜叶菊渣进行保鲜储运和交付的试验研究项目。2022年博善生物在广东湛江建立了生产基地(子公司),并于2023年6月正式投产发酵菠萝渣项目;2023年9月邀请长沙所印院士团队李瑞博士到湛江考察交流,约定合作意向。其后,博善生物开发的发酵菠萝渣产品得到京基、正大、扬翔等单位订单,实现投产一年基本满负荷生产;此外,项目先后获得湛江地区2023年创新大赛三等奖,2024年中国创翼绿色经济项目第一名。更重要的是,在开发菠萝渣项目过程中,又申请了“保鲜吨袋”专利技术,进一步完善了“高水分地源性饲料原料”保鲜储运和交付的准备工作,开始进入推广阶段。

 

 

 

 

7月1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与广州博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在长沙举行本土猪预混料及相关地源性饲料原料开发与高效利用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亚热带生态所首席科学家印遇龙,科技管理与规划处处长刘守龙,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瑞,广州博善生物董事长/技术总监潘军,农业农村部南京设计院中南分院院长刘平云,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会长李俊柱等出席。签约仪式由组委会秘书长曾蓉主持。

 

 

潘军博士简要介绍了高水分地源性饲料原料的利用现状,以及公司进行地源性饲料原料开发利用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储备,发布了“高水分地源饲料保鲜交付和生产配套本土猪预混料”的项目目标,也提出了构建地源性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适宜预混料配制和指导养殖端有效利用等相关技术需求。

李瑞助理研究员指出,我国地源性饲料资源储量巨大,团队已经对120多种地源饲料资源进行了研究,积累了技术数据,有信心做好签约要求的工作。但该类饲料原料养分变异大、营养价值数据不全,且缺乏相应标准恰恰是限制该类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痛点和卡点,急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刘守龙处长强调,该项目具有重要意义,能实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

李俊柱建议,本土猪肉质好,与饲料多样性息息相关;希望对地源性饲料资源交付应用各环节的风险进行控制,结合当地猪品种特征、完善营养标准,生产出适合本土猪的专用饲料。

 

 

印遇龙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土猪营养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要构建起地源性饲料资源营养价值数据库,做好推广服务。该项目的推广,可以大大减少饲料粮的使用量,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李瑞与潘军代表双方正式签约。双方表示,我们是牵个头,希望更多相关力量参与进来。

该项目通过院企合作予以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地源性饲料资源,准确评估营养价值,实现“保鲜交付”,就地高效利用,推动中国本土猪养殖业增效降本,生产高品质猪肉,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香坊区吉昌互联网商贸商行

企业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100号 联系电话: 18946119858

备案号:黑ICP备2024022247号-1